发布时间:2025-10-15 18:01:01    次浏览
新疆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泥塑修复组工作人员在修复彩绘泥塑文物。(新疆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提供)新疆网讯(记者白帆)在新疆博物馆库房里,静静躺着200多件较完整、能看出形状的泥塑俑,11日,记者在泥塑文物(二期)修复保护论证会上得知,国家文物局文物修复专项资金将投入128万元修复87件泥塑俑,它们将通过5位“文物医生”妙手回春,继而走出“深闺”,重现世人眼前。1.出土作为古代高昌王国官民公共墓地的阿斯塔那古墓群,1959年清理发掘,至1975年共有13次较大规模的抢救性发掘,共发掘清理墓葬400余座,出土了一大批晋至唐代时期的文物。其中的彩绘泥塑文物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新疆地区非常罕见,发现的有文官、侍女、家庭妇女等多种人物形象。新疆博物馆副馆长刘炜说,由于自然塌陷和人为的盗扰,出土的部分彩绘泥塑出现木骨架断裂、变形、糟朽;泥塑层脱落、开裂;彩绘颜料层龟裂、粉化脱落等病害。2.诊断“文物医生”将残损甚至呈碎片状的文物经过修复,一步步重获荣光,记录文物定格的鲜活历史瞬间。阿斯塔那的彩绘泥塑艺术,是研究新疆地区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研究中国民族史、中外关系史的珍贵史料。高愚民就是传承这些珍贵史料的其中一位“医生”,他是个85后。如何让泥塑俑面部“驻颜”、 穿上新衣、鞋子,高愚民说,要对表面的彩绘颜色分析,泥胎、骨架等分析检测,做出检测分析“CT”片。最后拼配加固,现在运用的多种胶粘剂,与原来的树脂胶相比,对文物的损害小很多,还具有可逆性。3.手术新疆博物馆研究员姚书文原本已经退休,因为人才缺乏,他又毅然回到岗位。他对自己修复最满意的是正在博物馆展厅展出的天王俑泥塑,修复前的天王俑脖子和胳膊都断成了“粉碎性骨折”。2002年,姚书文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才完成修复。修复之前,姚书文用软羊毛刷清除表面灰尘,用特殊配方的加固剂对断面进行三遍渗透加固,这样可以增加断面的硬度和强度,再在断面涂一层粘合剂粘住断裂部位,然后修补、上色、做旧。高愚民和团队的成员们很快就要更加忙碌了,因为吐鲁番阿斯塔那彩绘泥塑文物修复二期将在10月下旬开始。